雲林古坑咖啡
古坑咖啡原產於台灣雲林縣古坑鄉華山地區。正值北回歸線上的古坑,日照和雨量均十分充沛,所產的台灣原生咖啡,甘甜香濃又不苦澀,自有一番台灣在地風味,屬於世界極品咖啡。因產量少,口碑佳,有相當數量的他牌之台灣境外咖啡冒充古坑咖啡,為此,古坑產地業者擬以「23.5」為品牌名稱作為原產古坑咖啡的標誌。而其23.5,則是取自古坑的北緯23.5度相關位置。
古坑不管氣候、土質或排水都相當適合種植咖啡,古坑鄉成為台灣少數可生產高級咖啡的地方。古坑咖啡屬於阿拉比卡種,因為烘焙、萃取的方法與時間與其他盛產咖啡產地不同,古坑咖啡具有特殊風味,被譽為「台灣咖啡的原鄉」。每年二至三月,咖啡樹開滿了小白花,散發著淡淡的清香。九月至十一月,咖啡豆成熟轉為美艷的鮮紅色,正是採收的季節。
早在日治時期,已開始有人在當地種植咖啡樹。據《雲林縣志稿》記載,日治時期,當時日本為了滿足國內咖啡的消費需求,開始在殖民地的台灣試種,地點除了雲林古坑荷包山之外,還有台東知本、花蓮瑞穗和玉里、嘉義、高雄、屏東墾丁、南投惠蓀林場等地,最後發現雲林古坑的品質最好,也成為日治時期獻給日本天皇的貢品,至此,古坑咖啡有「御用咖啡」別名。
因為日本政府的推廣,台灣咖啡在1941年進入全盛期,栽種總面積達到一千多公頃。但隨著二次大戰後日本殖民時代結束,少了政府協助,台灣的咖啡烘焙技術不佳、儀器不足,再加上之前種植的咖啡都是由日本本國人消費,本島喝咖啡的人口少之又少,於是台灣咖啡種植的面積便開始大幅下滑,咖啡產業也漸漸式微。
直至今日,因為國人逐漸養成咖啡消費的習慣,古坑咖啡又再度興起。加上921地震後,古坑本地的重建委員會與雲林縣政府策辦首屆「台灣咖啡節」,振興了本地咖啡產業。當地咖啡廳從1家擴展至70多家,一杯250元的咖啡賣到供不應求。前古坑鄉鄉長謝淑亞因此曾經讚嘆:「一個兩歲的產業,竟能引起民間如此大的迴響。」
古坑咖啡在歷經日據時代的輝煌、六○年代因政策選擇放棄,之後又逐漸被政府重視等過程,古坑咖啡的背後似乎就代表了一部台灣的微型農業史。連全球知名的連鎖咖啡星巴克,也不敢忽視台灣咖啡的實力。台灣星巴克品牌經理楊佳矗就說,台灣咖啡屬於品質甚佳的阿拉比卡種,之後如能量產,星巴克甚至會跟台灣直接採購咖啡。
歷史
1624年,初期荷蘭人曾引進咖啡,但只限於荷蘭人內部飲用故未能大量推廣。
1931年(日昭和6年),「木村」先生在台南州北部,現在的嘉義、雲林古坑一帶種植,並大量栽培。
1941年(日昭和16年),達到高峰原豆大部分運回日本。古坑鄉華山地區荷包山的咖啡種植面積廣達75公頃,全盛時期有「遠東第一大咖啡工廠」之稱。
1945年(日昭和20年),戰後,華山地區的咖啡種植面積還曾擴張達113公頃。不過,隨即因為該經濟作物價格滑落,咖啡田多予廢耕或移作他用。
2000年(民國89年),直到經台灣政府宣導,當地農民才又重新廣為種植產銷。
2003年(民國92年),雲林縣政府在劍湖山遊樂區舉辦第一屆台灣咖啡節並邀請黃耕子老先生出席。
2006年(民國95年),古坑華山地區咖啡種植面積約100公頃,產量10,000餘公斤。
五種重要因素影響咖啡豆的品質與好壞:
1. 氣候和土壤
2. 肥料和水的管理
3. 收割、加工處理
4. 烘焙技術
5. 調制技術
大尖山雲林古坑咖啡產品地址: 古坑鄉永光村光華路37號
咖啡系列
古坑高山咖啡
古坑華山咖啡
古坑經典咖啡
咖啡豆系列
滴濾式咖啡系列
養生系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